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怀着崇敬而又激动的心情阅读《可爱的中国》这本红色经典,重温党史,重读那段继往开来的峥嵘岁月。这是一本由革命烈士方志敏在狱中写下的文稿集,此书收录了《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狱中纪实》、《可爱的中国》《清贫》等不朽篇章,是方志敏在被关押的6个多月里写出的,共计13万多字。通读全书,一位以青春、热血和生命,去坚守、捍卫和践行自己信仰的民族英雄形象展现在我面前。
翻开《可爱的中国》第一页,一段饱含深情的文字便映入我的眼帘:“朋友,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这时,我们的民族就可以无愧色地立在人类的面前,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最美丽地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地携手了。”这段真挚的话语,所流露出的浓烈的家国情怀和坚定的信仰,让我震撼,让我感动。
方志敏战斗的岁月,正值革命斗争形势最困难、最艰苦的年代,是什么铸就了这位英雄气壮山河的不凡一生?是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不竭的力量源泉。
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才有勇往直前力量。方志敏狱中的第一篇文稿《方志敏自述》中写到“我已认定苏维埃可以救中国,革命必能得最后的胜利,我愿意牺牲一切,贡献于苏维埃和革命。”在面对生死抉择时,方志敏大义凛然:“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字字铿锵如金石,面对血雨腥风的战争,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视死如归、不惧牺牲,正是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支持着他坚定不移地、勇往直前地为着劳苦大众翻身解放、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而奋斗。
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才有不畏险阻的力量。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方志敏毫不气馁,他说:“好吧!错误是错误过去了,失败是失败过去了,算了吧!重起炉灶,再来干吧!”他一人独自走回弋阳,组织潜伏各地的同志,分头到各村去活动,七天内就组成了二十几个党的支部,群众团体也组织了许多。他从“两条半枪闹革命”到发展工农武装、创建红十军,再到发展壮大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一路艰难险阻,是信仰的力量让他不畏艰险,积极传播党的理论,践行党的理论,抓紧一切机会发展壮大革命力量。
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才有开拓创新的力量。方志敏是中国共产党内较早认识到农民运动重要性、认识到武装斗争在中国革命中占有特殊地位的领导人之一。他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赣东北实际结合,创造了一整套建党、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赣东北根据地被毛泽东称之为“方志敏”式的根据地。在方志敏的倡导和领导下,赣东北苏区首创了股份制,首创了地雷战,首创了对外开放的边贸政策,首创了列宁公园,首创了一批战争需要的经济实体。信仰是责任的基础,力量的源泉,也是创新的动力。
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才有廉洁为民的力量。方志敏掌管大权,手握重金,却一心为民,廉洁奉公,被俘那天,国民党士兵搜遍方志敏全身,除了一块怀表和一支钢笔之外,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他唯一的财产是放在深山坞里保藏着的“几套旧的汗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他在《清贫》中写道:“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方志敏不为财所动,苦苦坚守“清贫”,为的是革命事业,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我不爱爵位也不爱金钱”面对敌人高官厚禄的诱惑,他也断然拒绝。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地说:“我多次读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下的《清贫》。那里面表达了老一辈共产党人的爱和憎,回答了什么是真正的穷和富,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什么是革命者的伟大信仰,人到底怎样活着才有价值,每次读都受到启示、受到教育、受到鼓舞。”他是清贫的,却又是富有的,信仰富有,才有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洁白朴素。
现如今,中国人民长期梦寐以求的,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的愿望已然实现,从革命战争年代血与火的洗礼,到改革开放时期名与利的考验,再到新时代新冠疫情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的“双胜利”,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用生命和热血践行着对党的坚定信仰,他们前赴后继,英勇奋斗,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在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我们更要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积极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以优异的成绩向建党百年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