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有人问:什么是幸福?这个问题可能会有很多种答案,但是无论哪种答案,都脱离不了“安全”二字。没有安全,就没有职工家庭的美好生活;没有安全,就没有企业的经济效益;没有安全,就没有社会的长远发展。安全,是最大的幸福。
我所在的工作单位,是安全事故高发的铁路施工行业。虽然不是安质人员,但我也从新闻中,从公司的安全通报中,从参加的每一场安全培训中,听闻和了解到了不少安全事故,桩桩件件的,都是血与泪的教训。究其原因,无外乎是该执行的规程不执行,该落实的制度不落实,员工对安全生产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也就是说,许多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不在于制度的缺失,而在于责任意识的淡薄。少部分员工只图省事,存有侥幸心理,就给了事故发生的可乘之机。
曾看过一个安全微电影,名叫《一念》,感触很深,至今难以忘怀。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大伟,他是厂里的优秀员工、厂经理的得力干将、厂学徒的榜样师傅。他平日里工作认真负责,从未有过纰漏,厂里每年仅有的3个安全生产标兵名额,他凭实力连年获得。辛苦的付出,终有回报,经过他本人的勤奋努力,已在工作的城市买了房,安了家,有慈祥的母亲,贤惠的妻子,而且他的第一个孩子也即将出生,他很快就要当爸爸了,幸福生活的画卷正在他的面前徐徐展开。然而,美好的生活却因他的一念之差戛然而止。不幸,发生在他进行污水池清理作业的过程中,因为之前检查的所有污水池都没有问题,他就在清理最后一个污水池时,心生侥幸,不听徒弟劝告,在未进行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未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的情况下,就进入污水池,最后中毒身亡。美好的未来,瞬间化为泡影,取而代之的,是他自己生命的终结。他的妻子听到噩耗晕倒流产,母亲卧病不起,徒弟备受自责,厂经理被辞退,企业被行政处罚并停业整改。宝贵的生命只有一次,一念生,一念灭,全在一念之间,他在进入污水池的最后一念是“侥幸”,换来的也终将是恶果。
每一起事故都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在刚才所分享的影片故事中,主人公大伟的不幸,也充满着诸多偶然:要不是那天突然接到妻子腹痛的电话,着急回家;要不是他碍于情面,委托给徒弟后,又折返回来;要不是前面排查的所有污水池都没有问题,甚至要是他不去庆功宴上吃那顿饭,不在宴会后答应经理清理污水池的请求,又怎会出事呢?是啊,当事故降临的时候,我们往往认为这实在太巧合、太偶然、也太冤枉,这并不是我们的错,只是运气不好。但是,我们是否想过,“偶然”只是诱因,“偶然”的背后一定隐藏着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意识淡薄、按章操作观念不强等必然因素。而侥幸的心理,使事故由偶然变成了必然,使本可以避免的灾祸变得避无可避。
我们铁路施工行业,每一个生产岗位都有完备的安全规程,而且,几乎每一条规程的背后,都有惨痛的教训。可悲的是,我们可爱的工友,却常常抱着一种侥幸的心理,将那些出于对员工生命安全负责,充满关心与爱护的规章视若无睹,把制度当作“麻烦”置之脑后。例如,有的机车司机在行车时不注意瞭望;有的轨道车司机不核对调度命令,不认真执行呼唤应答制度,臆测行车;有的司机在大坡度工程线路上停车时,不做足必要的防溜措施,导致溜车。更有甚者,明明自身存在长期性、习惯性的违章行为,却对安监人员的监督检查和违章处罚牢骚满腹,抵触反感。诚然,并不是每一次违章都会被发现,也并不是每一次违章都会酿成事故,但若麻痹大意,老拿着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冒险,谁又能保证一直好运呢?而在事故之后,又怎能简单地把事故的原因归罪到“偶然”二字呢?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很宝贵的。同时,人生天地间,我们生命又都不仅仅属于自己,还会天然地联系着他人,尤其是自己的亲人。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幸福,让我们从心底对安全肃然起敬,改掉所有的不良习惯,拒绝“三违”作业,摒弃害人的侥幸心理,从他人逼迫着讲安全,到自己主动学习各项安全条例、自觉遵守各项安全制度、自觉按章作业,在岗一分钟,安全六十秒,真正做到“高高兴兴上班去,安安全全回家来”。只有平安一生,幸福才能长存。安全,就是最大的幸福。
上一条:美好新征程,奋斗有我
下一条:伟大的母亲,一生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