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的风温婉了许多,太阳的燥动和热烈渐渐淡去,转而变得细腻悠扬。一个个热血的青年从学校走向社会,短短十天相聚又别离,我们从全国各地聚拢又散落到全国各地,其间情谊多少带些江湖豪气。正如告别了夏日骄阳的果实,一群青年也在秋风的吹拂下相一点一点成熟。在荆门漳河水库旁,我走出项目部的大门,风在告诉我:喷薄的生命之舞将慢慢平息,新生的种子她已洒遍大地。
农耕文明时代,由其社会生产与自然世界紧密相连,对自然环境的变化感知较为敏锐,也由此产生了丰富多彩的时节文化。今人吟诵着“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弥补不见古时飞骛的缺憾;传唱着“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表达秋高气爽时的洒脱与享受。古人的目光注视着世界在时节流转中的微妙变化:瓜果成熟飘散出香甜的味道、一川芳草渐渐摇曳枯黄、蟋蟀声也进入房屋躲避秋风,其间情致正是最朴实的田园味道。
今天的生产力能保障我们的生活四季如常,就像日历上数字的跳动一样,稳定有序又难免乏味,季节变换的内涵逐渐空洞扁平化。季节渐渐变成了时间符号,秋季特色不再是寒衣崔刀、满城飞絮,取而代之的是现代社会运行中的一个个节点如秋季开学、企业秋招,或者是网络浪潮中“秋天的第一XXX”,可这些东西都不大具有季节性。发达的现代工业使我们不需要为御寒的衣物发愁,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填满了闲暇时间,良莠不齐的影视作品占满了大众的眼睛。凉风不会惊扰到我们,屏幕上就有秋色,中国加速度让同样漂泊在外的我读不懂“古道西风瘦马”的断肠人。
枯草的种子落进土里静候春来,无论我是否看见;成熟的果子正芳香甜美,无论我是否品尝;在秋风的抚慰下,大地上生命的热烈渐渐收敛,她从不问我对夏天是否还有留恋。寒来暑往,秋收冬藏。这是自然运转的规律,一年的时间以入秋为界线划分成上下半年,自然生命在上半年蓬勃发展、在下半年默默潜藏。若以人的一生比于四季,秋意是不大好的,比如“老气横秋”一词就将“秋”视为没有活力。
今天人们大概不这么想了,因为季节变化不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太大影响,也就都将其视为风景,所以我们这样看四季“春赏花,夏纳凉, 秋登山,冬扫雪”。确实不必为草木的凋零感到遗憾,生命的种子也在这时候洒满大地。狂热平息后正适合清点收获、反思过往,对即将来临的寒冬严阵以待,就像我们的青春在一个个秋天转场,也在一个个秋天里埋下五彩斑斓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