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无事,跟着电脑学学《资治通鉴》,时常有感,总想写点什么,可怎么也提不起笔,这里还是试着说点吧,纯属本人浅见。
公元1069年,内忧外患又积贫积弱的大宋王朝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社会变革,这就是著名的王安石变法,这是中国古代史上自商鞅变法之后的又一次大规模的社会变革。变法本身没有错,朝中大臣也一致主张变法,但王安石提出“民不加赋而国用饶”的变法主张,却遭到了司马光、欧阳修、苏轼等朝中正直大臣的坚决反对,他们担心如此变法会像当年汉武帝采纳桑弘羊的变法一样,其最终的结果还是搜刮、盘剥民财,从而导致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司马光主张“安民勿扰,使之自富,养之有道,用之有节”,说治理国家,就好比是维修房屋,哪里有问题就维修哪里,没有到不能居住的地步不要推倒重建。由于王安石的变法主张得到了宋神宗的大力支持,司马光等人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司马光清楚的看到了王安石变法的弊端,又无力说服宋神宗和王安石,他本人也被作为王安石变法的反对派代表人物,遭到朝廷的弃用。司马光不得已回到洛阳潜心修史,想通过历史上的成败得失来告诉当权者,如此变法确实不行!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司马光历时十五年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书三百万字,记载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后周显得六年(公元959年)共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涉及十六个朝代,其最大的价值就在于揭示了中国传统社会政治体制运行的法则,最大的特点是“简而周其事,有资于治道”,成书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对事关国家兴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和朝代更替的过程描述,以警示后人。
我时常在想,如果没有王安石不成功的变法,还会有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问世吗?当然,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容假设,无论是写成《资治通鉴》的司马光,还是变法失败的王安石,都已青史留名,在灿烂的中华文明史上,他们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景仰之!(陆建平)
上一条:听雨之夜
下一条:初到南龙-新员工小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