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久前看过一部古装电视剧,内容大概讲的是一个穷书生上京拜师学艺的故事。
书生只身来到京城,投奔到一户有钱的亲戚家落脚,准备休息一晚,第二天便去跟知名的老师拜师学艺。亲戚得知他此番来意后,送来了绫罗绸缎让他换上,说京城此地比不得乡下,这里拜师的子弟都是有钱有脸的达官贵人,你若穿的破破烂烂的,肯定比不过他们,老师未必会收你为徒。在亲戚的再三劝告下,书生换上了从未穿戴过的华丽衣冠,第二天一早便赶去老师那去拜师。现场确实来了好多富家子弟,个个都趾高气昂,胸有成竹的样。一个个都拜完师了,轮到这位书生了,老师打量了一下他的穿戴,觉得和那些同来拜师的公子哥没什么两样。书生还没开口,老师便觉得并不是自己理想的徒儿之选,看来这位老师并不喜欢华而不实之人。书生焦急的恳请老师再给他次机会,便上前恳求。就在这时,老师突然眼睛一亮,像发现了宝贝似的,盯着穷书生的脚看了许久。没想到一身绫罗绸缎之人,脚上竟穿了双缝了补丁的袜子,而且补丁还外穿,老师觉得有意思,便细问书生。这时书生的回答更是让在座的每一位都为之肃静,书生不卑不亢的回答道,“乍可刺你眼,不可隐我脚”。没错,袜子都有正反两面,正面穿在外面,光滑美观,反面粗糙难看,藏在里面。而他却偏偏反着穿,他宁可让别人看着不舒服,也不能让自己的脚受罪!老师觉得这个书生是可造之材,便收了他为徒。
看完此片段,我陷入了深深地反思中,在当今社会有几个能做到如此坦荡之人,不在乎外界的眼光,坚持着自己认为对的观点。可是世上的好多人无论做什么事,都喜欢图慕虚荣,不顾实际效果。可怕的是,他们竟把这种图慕虚荣的行为视为正确的,作为他们行事的原则。他们痴迷于对他人的过度关注,别人吃什么,穿什么,稍有和常理不统一,他们便会品头论足,指指点点。其实,大千世界哪有那么多的相同之处,人各有异,只有求大同存小异才能和谐共处。脱掉虚伪的外壳,换上真诚的外衣,带上一颗坦荡的心,在自我正确的道路上,大步向前迈。试着放下那些生活的框架,追求本真的自我,你会发现你的生活会别有一番天地。
不要太看重别人的眼光,而只顾着追求光鲜亮丽。殊不知,穿了不合脚的鞋子,脚上磨破了皮,痛苦只能自己受,外表的光鲜不代表内心的美丽,只看重目标而错失了多少沿路的风景......
现在慢慢明白了这个道理:鞋子,舒服就好;生活,随心就好;工作,尽力就好。(栾静萍)
稿件录入:南昌地铁2号线 责任编辑:邵军体
上一条:致朔黄线上的火车司机们
下一条:我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