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万吨列车不仅是单列牵引总重重,更重的是肩上的安全责任。”
张永峰,一名普普通通的火车司机,有着丰富两万吨驾驶经验的他,经常被人称呼为年轻的“张大车”,从最初的学员、副司机、司机再到当前的指导司机,十年如一日,张永峰始终坚守着两万吨安全行车的初心。作为首批两万吨交流机车司机,张永峰始终坚持在岗位建功、两万吨安全操纵、安全生产等方面探索创新,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
自一流班组建设实施以来,张永峰作为朔黄运输分处一流班组建设的负责人,更是将“标准化”和“重载管控”作为重要提升项点,以标准化“标杆”单位建设为抓手,以“树标、创标”为实施路径,坚定不移贯彻重载安全“四十字”方针,将党建联合共建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业务帮扶的提升优势,坚持实行“1211”管理模式,全力构建安全管控落实机制,助推一流班组建设。
用标准“翻开”两万重载新篇章
一名火车司机的职业历程,一般分为学员、学习司机、司机三个阶段,但是在中铁四八分公司朔黄运输分处机辆队,火车司机又被严格分为普列司机、万吨司机、两万吨司机。自2017年两万吨重载列车安全开行以来,张永峰在每次值乘过程中将每一句呼唤应答、每一个手比眼看都执行的一丝不苟,他经常被伙计们调侃为“张标准”。在成为指导司机后,他对组内乘务员“标准化”执行有了更严的要求,对两万吨列车行车安全他有着自己的体会:“每一名两万吨司机,手里所攥的机车、车辆加上运送的煤炭,总价值非常昂贵,所承受的安全压力可想而知。”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流班组建设工作启动以来,作为第三指导组的指导司机,张永峰将“标准化”作为两万吨安全行车的重点管控目标,具有丰富两万吨行车经验的他成为了职工争相学习的目标,在困难面前总是走在最前头,敢于承担责任,善于创新进取和思考,在最短时间内真正成为班组成员的良师益友,充分发挥了率先垂范、凝聚人心的核心作用,在他的带领下,第三指导全体乘务员团结一心,为建设一流“标准化”班组齐头并进。在周学习会和日常小组学习会中,采取一对一帮扶帮教措施和集中讨论学习等方式,充分调动和发挥班组成员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夯实职工业务基础,提高“标准化”意识,提升业务技能,切实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标准的职工队伍。 “我们的司机不只是80后、90后,甚至现在好多00后也已经干上了大车。”张大车总是笑着说。
用奋斗“抒写”两万重载管控新征程
朔黄铁路线上运行的两万吨列车,被称为朔黄线上腾飞的“重载蛟龙”,它采用1+1的组合模式,从晋陕蒙交通咽喉的神池南驶往渤海之滨的黄骅港,而这2600多米、总重21600吨的钢铁巨龙要顺利跑完240多公里的长大下坡道,要求驾驭它的大车们在值乘过程中精准地完成对重载列车的操纵,全力保证列车的安全、平稳、快速。因此,每次巨龙出山,两万吨的大车们在第一次减压、缓解的周期循环制动当中,就必须要用他们灵巧的手指,准确的把出巨龙的脉络、习性,为后面的准确操纵提供依据,成为游刃有余的“驭龙人”。
自一流班组建设实施以来,朔黄分处选取由首批两万吨司机成立的指导组作为一流班组建设的“先行者”。在“重载管控”建设中,第三指导组在张永峰的带领下,以重载安全“四十字”方针为指引,以严格遵守两万吨列车操纵原则、认真执行两万吨操纵提示卡、严守两万吨安全底线、树牢红线意识、熟练掌握现场应急处置等规章制度为支点,并通过采取监控文件分析、机车视频分析、两万吨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和新职司机验收培训等措施,加强对现场乘务员添乘检查,对两万吨非正常行车处置进行现场帮教指导,对各类危险源进行分级管控,对发现的问题实行闭环整改,进一步推动两万吨隐患排查预防整改机制建设,全面增强组内成员的红线意识和责任意识,筑牢两万吨重载运输根基,提升运输质量,确保“重载管控”取得实效。
朔黄铁路,穿越太行山脉,与滹沱河时而并行时而交错,沿线当中,高峻的山岭,清清的河流。在四季的轮回当中还有红日、云霞、雪景、花海,但面对这些景色,两万吨“大车”们值乘几十年,却无暇仔细欣赏。他们用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换来了重载技术的飞跃。如果还有人给80、90、00后们张贴“没责任感”的标签,那就大错特错了。朔黄运输分处“年轻的老火车司机”们,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诠释出了什么是责任和担当。在“西煤东运”的大通道上,为千家万户送去温暖和光明,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可能你从未见过他们,但是他们在你的生活中从未缺席,他们用无数个日夜,撑起了万家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