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1点10分,海拔1533米的神池南车站,在三月依然伴随着凛冽的风,还是有些微冷。28254次两万吨重载列车披着点点星光缓缓出站,一声汽笛划破了晋西北高原的宁静。
全程近600公里,沿途穿越太行山脉、直抵渤海之滨,王云冬机班所值乘这条线路就是朔黄铁路,是我国西煤东运第二条常态化开行两万吨重载列车的货运专线。
“春融行车,注意运行,合理控速,防止空转滑行。”副司机王一凡“手比眼看”高声呼唤道。“注意运行”司机王云冬复诵道,这是两万吨王云冬机班的日常行车值乘。
一把检车锤,一只手电筒,每次值乘,王云冬都要对机车上、下各个部件和仪表认真检查,关键处所手触、机车运转耳听、电器件动作眼看、机械间异味鼻嗅。“在动车前一定要确保机车状态良好,才能保证运输任务完成。”工作11年,王云冬已经安全值乘2200余列,行驶里程近90万公里,虽然正值而立之年,却已经是名副其实的“老司机”了,“小故障在出发前就要及时发现并处理好,不然在路上出问题会对行车安全造成很大影响”,他说道。
站在一旁的副司机紧盯着屏幕参数,“缓解前再生力240KN保持30秒已足够,列车已进入缓解区段、缓具备解速度,注意缓解”副司机提醒道;“注意缓解”王云冬复诵道。这样的操纵在240公里的山区中共有12处,最短的缓解距离仅有300米。总重21600吨,2700米长的“庞然大物”在下坡道运行中列车受力复杂,稍有不慎轻则断钩分离、重则不堪设想,操纵难度可见一斑,精准操纵是保障列车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在这苛刻的运行条件下,王云冬师傅对操纵两万吨列车有他独特的见解,要做到对车辆各项参数的精准掌握和调整,实现对列车运动状态的高度把控和精准操纵。必须对列车制动力特点、路况、天气等因素的准确预判,提前控制列车充风时间,选取最佳的尾部风压进行调速制动,误差掌握在1-2kpa,以增强车辆的稳定性和行驶安全性。结合对车速、车辆漏泄状态分析,提前1公里预判列车涨速空间、地点,达到定速定点的效果,使两万吨列车运行速度持续可控。利用列车状态的了解和超强的空间感知能力,站内停车时方能将两万吨列车准确的停靠在指定标志位上。
7时50分,随着列车缓缓进站,精准对标停车,历经近七个小时的安全运行,王云冬以“一点不差,差一点都不行”的“穿行”,完美诠释了什么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他的世界里,对安全的追求永无止境,这种精神也将激励着更多的人向着卓越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