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如歌的青春中,总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然而一直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实现,一个人、一张车票、一场旅途,一种有多远走多远的魄力,何尝不让我魂牵梦绕。今年我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我没有选择登高远眺、游园纳凉、海边度假,再或者去一座古城感受慢生活,我却选择了去一个旅游业并不算发达,气候也不算宜人,却因一碗面名扬大街小巷的城市---兰州。
兰州为甘肃省省会,是甘肃省的政治、文化、经济和科教中心,是中国七大军区之一的兰州军区本部所在地,中国18个铁路局之一的兰州铁路局本部所在地。兰州市区南北群山环抱,东西黄河穿城而过。具有带状盆地城市的特征,地处黄河上游是唯一黄河穿越市区中心而过的省会城市。它始建于公元前86年。据记载,因初次在这里筑城时挖出金子,故取名金城;还有一种说法是依据“金城汤池”的典故,喻其坚固。
在列车摇摇晃晃的车厢中,心情激动而又忐忑,作为从小在在江南水乡长大的我,从未见识过西北那片黄土地的贫瘠以及肆虐的沙尘暴,也从未见识过那方水土养育了怎样的华夏子孙。在一切未知中,我开始了一路向西北的毅然决然。29个小时的旅途,穿越山东、江苏、安徽、河南、陕西,最后到达甘肃,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景色,我的心情也渐渐平静了下来,终于接受了自己真的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途,慢慢的倦意、困意渐渐向我袭来,我终于在灯光昏暗的摇晃中睡去。晚点的火车终于在第二天下午傍晚将我带到了那片土地--兰州。山东接近30度的高温,让我只穿了一件薄薄的外套,一下车我就感受到了与众不同,一个字:冷,所以还是得提醒在5月去西北的朋友们,一定要带一件稍厚的外套,早晚的温差还是很大。防晒工作也是重中之重,西北干旱少雨,天空经常没有云层,紫外线强度非常强,下午4点的太阳依旧会耀的你睁不开眼。兰州的交通确实是一个让人很头疼的问题,城市道路相对其他华东地区省会城市来说还是略显狭窄了,正在修建的地铁,也同样加重了交通的拥堵,所以交通情况还是不容乐观的。
一切都安顿好以后,我就开始了我的吃货之旅。来到兰州必须要吃的就是兰州拉面,在这个狭长带状的城市中,每条街巷都能看见大大小小的兰州拉面店,当地人爱吃牛肉面是出名的,所以我也决定来感受一下正宗兰州拉面的魅力。店家老板很是热情,忙于招呼各式吃面的客人。兰州拉面讲究一清(汤清)、二白(萝卜白)、三红(油泼辣子红)、四绿(香菜绿)、五黄(面条黄亮)。拉面筋道与否全掌握和面的工序和拉面师傅的手中,一扯一抻一摔,再扯再抻再摔,这么往复十几次后圆滚滚的面条已成型,再揪去多余的面,将其精准的投入滚水中等待烫熟。面条上桌果然名不虚传,悠悠上升的热气夹杂着浓浓的牛肉香,圆滚滚的金色面条上漂浮着牛肉片和香菜碎,它们将整碗面的点缀的更为纯粹而又浓郁,端起碗沿先喝一口热汤,让浓郁的香气在你的嘴里做一次深刻的铺垫,再嚼上一口金黄弹牙的面条,香气和筋道在你的嘴里碰撞出更为激烈的火花,让人爱不释手。
酒足饭饱后,我决定前往黄河第一桥——“中山桥”。它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第一座建造在黄河上的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后改称“中山桥”。走在中山桥上,干燥的凉风的迎面吹来,看着酱黄酱黄的黄河水,千百年来它们怒吼着,翻滚着,咆哮者,拥挤着,让我想起了李白的名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我的心不禁要被它的磅礴壮观所折服、要为它自豪,黄色的皮肤,时刻在提醒着我们炎黄子孙,我是一个中国人!
因为工作原因我只在兰州呆了三天,气候虽然干燥但人们淳朴、豪爽让我不禁乐在途中、流连忘返。黄河还在以它的“咆哮”流淌着,这座城市依旧会灯火阑珊和华灯初上,但是我希望不管过了多久,你依然记得我留下的足迹……(韩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