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是什么?家风是一个家庭的思想道德文化,是为人处世的原则、风格,它经过长期的言传身教、世代的传承积累,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时刻存在于家庭的每一个角落,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表现于家庭成员的一举一动之中。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家风也是社会风气的重要风向标。家风清则社风清,家风浊则社风浊。只有每个家庭都建立起良好的家风,才能为社会夯实道德的基石,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反,如果众多小家庭的家风不正,整个社会的大部分组织坏死,何谈社会精神和社会生命力?长此以往,家既不家,国将不国。
长期处于父权制的中国传统社会,在强调“子不教,父之过”的同时,“男主外,女主内”的角色定位也同样根深蒂固。尽管当代社会提倡女性走出家门参与社会工作,已渐渐摆脱了对男性的人身依附,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都得到了提高,但男性在家庭生活中应该相应地进行的角色转换却并未引起社会足够的重视。从目前的整体情况来看,女性依然作为处理家庭事务的主角,甚至由于知识水平的提高,广大女性不但没有卸下生育者、劳作者的角色,又更多的承担起教育者和管理者的责任,担负着工作和家庭的双重担。不可否认,女性天生具备的慈爱和温柔贤惠的特性是维系家庭幸福感和归属感的重要纽带。《诗经·小雅》中有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琴瑟。一个成功的妻子,不但要在养育子女方面尽心尽力,还要在其道德养成上尽职尽责;不但要给予老人物质赡养,更要给老人精神慰藉。家庭作为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是培养社会文明和社会核心价值的第一站,母亲的作用不可忽视。一个家庭的全部道德理念、思想原则倘若想要一代一代永久传承,无疑女性是最重要的力量。
典故《乐羊子妻》中,乐羊子的妻子便是家庭家风形成的灵魂人物。“乐羊子尝于行路拾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志士不饮盗泉,廉士不食嗟来,况拾遗金乎?”羊子大惭,即捐之野。
“乐羊子游学,一年而归。妻问故,羊子曰:‘久客怀思耳。’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自一丝而累寸,寸而累丈,丈而累匹。今若断斯机,则前功尽捐矣!学废半途,何以异是?’羊子感其言,还卒业,七年不返……”便是因为有这样一位道德高尚、有远见的妻子,乐羊子才会正其身,学习上进。
《红楼梦》中,同为带着孤儿的寡母,李纨教育出了“兰桂齐芳”之一的贾兰,为贾府中兴做出了巨大贡献,而薛姨娘却宠出了花天酒地,胡作非为的薛蟠。李纨出身于书香世家,自小便受到良好家风的熏陶,贞静淡泊、清雅端庄、处事明达,用守拙、隐忍、刻苦的自身行为对儿子做出了深刻的家风教育。因此,贾兰从不争风吃醋,沉默安静,心中自有一番志向,成为了一个少言却有教养的大家公子。薛姨娘虽然出自名门,却是家生子出身,自小并未重视家族家风的传承教育,她时常用言语教唆儿子去跟宝玉一争高下,对儿子不计代价的纵容宠溺,最终将薛蟠教养成了一个性情骄奢、言语傲慢、仗势欺人、视人命为草芥的纨绔子弟。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地位决定了她们是营造家庭物质环境、行为方式精神氛围的重要角色,女性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不但在潜移默化间深刻地影响着家中小一辈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心理,也是老一辈的精神慰藉和情感寄托。健康、幸福的女性会给整个家庭带来积极向上的风气,并将这风气世代绵延,向社会传递出乐观阳光的正能量。(张雅岚)
稿件录入:九景衢项目部 责任编辑:汪大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