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皮卡汽车在黄骅港到黄骅南的高速路上飞驰而过,也不知道是第几次了,这辆皮卡车踏上了去黄万线抢修机车的征程。
车里,司机正是朔黄分处检修车间机械工长刘子宾,凝重的神情,注视着前方,空调冷风下,他额头上焦急出了汗水,顺着脸颊滴落在衣摆,溅起一丝丝的水花。娴熟的驾驶技术,120迈,随着速度慢慢减下来,也渐渐看到了黄骅南站区,他们这是与时间在赛跑,下车后,火速展开维修,消除故障隐患。
机车抢修,在不影响机车运行的前提下处理好故障,这对于检修作业者来说那是普通事,无论你在干什么,都必须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处理故障,而刘子宾,更是将这一点做到淋漓尽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检修员工的职责和素养。可以准确的讲,一年中除了探亲那几天,刘工长几乎是全天二十四小时待命,随时候命出发黄骅南和东大沽,处理内燃机车故障。自黄万线开通以来,刘工长就扛起了抢修的先锋大旗,冲锋在第一线,多少个日日夜夜穿梭在柴油机室,挥舞扳手,解决了疑难杂症。
记得有一次,夜袭东大沽,东风 8B5119机车,司机报活十二缸不工作了。到达现场后,面对刚刚停机,六十多度的柴油机室,在刘工长的带领下,第一个冲了上去,对十二缸展开彻底检查,发现了故障点所在:挺杆下体开裂,导致挺杆下沉,横臂从气门脱了出来,失去了作用,造成进气门无法打开,气缸无法投入工作。发现原因之后,刘工马上进行组织人手更换挺杆下体,汗水一遍遍浸湿了衣服,依旧在争分夺秒进行更换。在后来的总结分析中,如果当时没有及时赶到进行更换挺杆下体的话,就会将气门掉落,将气缸盖和活塞压坏,造成不堪的后果。
八零后的刘工长,比车间内的其他同事年长几岁,大家都叫他一声“老刘”,总觉得这样叫比较亲切,有这么一位和蔼可亲的兄长在,检修机车的时候也有了更大的精神头。
无论是电力机车还是内燃机车,辅小修的时候都必须有一丝不苟的钻研精神。2009年他从铺轨架桥项目部转来到分处的,主要从事电气焊作业,跟机车没有任何的接触,一切都是从零开始。
他就是靠着钻研精神,一开始对机车进行全面认识,了解机车电器,制动,机械三大工种,从简单的零部件名称认识,到具体部件的作用原理透析,不懂了就去请教专业的师傅,经过多年的努力钻研,刘工长除了电气焊技术有所提高之外,对机车的了解也是上了一个大台阶。黄骅港检修中心成立时,他拒绝了中心给予的综合组工长,毅然决然的要去到机械组从事走行部的检修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机械组的业务知识他钻研求教,多动手,反复多次的去摸索,把机械组的业务全部拿下,在评选中获得机械组工长职位。
黄万线的运营,刘工长便是内燃DF8B机车检修的先驱,黄骅南、东大沽的抢修已是数不胜数。刘工长带领着柴油机组的同事们,上车就是一个上午,中午吃饭都要别人多次去催,有一种不干好就不下火线的精神,夏季的衣服经常是被汗水浸湿,冬季身上脸上的油污构成了一幅幅不一样的画面。就这样,他的脸上常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把朔黄分处当做自己的家,用心用爱,默默的付出。
时间的脚步仍在继续前行,机车检修的也在不断完善,刘工长就是这样一个人,哪里需要去哪里,一直为铁路运输安全运行保驾护航,去完成属于自己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