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铺轨车缓缓的向前铺轨作业,广清铺轨仪式终于圆满落幕了,十余天的努力,今天终于画上完美的句号。十几天前的中午,结束培训课程尚在午睡的我被电话铃声叫醒,然后便得知了派我去广州为广清铺轨仪式撰写稿件的消息。最先的感觉是一种梦幻,是不是我没睡醒还在做梦?这种事怎么会落在我这一个还在培训的学员身上?之后便是慌张,这么远!让我去干嘛?我该怎么办?最后却是兴奋占据了主导,隐约中我感觉这次旅行将会让我学到许多课堂上了解不了的知识,而事实的确如此。
但凡文章稿件总是离不开“写”“改”二字的,而我此次的工作便是从这里开始。
写,这是我此次的主要任务。得知此事,我的脑中最先想到的不是“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而是“难写”。都说文学来源于生活,因为脱离了实际的文字作品,宛如空中楼阁,虽华丽不凡,但却高不可攀,让人无形中会产生了一种距离感,亲切不起来。对于施工现场的报告来说,真实性便是它灵魂,而在来广州之前,对于铁路施工这一块我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如何动笔便成了我的第一个问题。“道砟”是我学到的第一个专业名次,原以为是铁轨上的什么配件,之后搜索了一下才明白道砟是用来铺公路或铁路路基的粗砂砾或碎石。在此要感谢那些为我答疑的领导和同事们,多亏了他们的耐心我才能弄懂这些问题。
但是光从字面上了解这些专业名词还是不够的,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倒不是说领导和同事们给我的解答是错误的,而是这类事物总是要亲眼去看一看,用手摸摸,用脚踩一踩才能完全了解的,毕竟实践是检真理的唯一标准。最后,结合着自己学到的和同事们提供的相关材料,我终于可以写出点东西来了,这让我很是开心,万事开头难,既然动笔了,那么接下来的困难都会迎刃而解的。
改,这是我的第二个任务。事物是不断前进和发展的,但却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曲折中不断完善改进的。想写好一篇贴近主题、内容完整的稿件出来,光是了解是不够的,还需要大量的修改,以及随着活动实际情况的变更,而不断的去改进的。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关于铺轨里程数据的更改,最先在网上搜到的铺轨里程是38.36公里,然后在项目部得到的数据是38.157公里,最后从设计院那里拿到的数据是38.123公里,这些数据在数字上差别不大,但在一个施工项目上是万万不能弄错的,因此光这一项便前前后后修改确认了三遍,最后才确定了下来。
其次,想修改好文章,光靠自己的苦思冥想、闭门造车是不行的,还要多听取他人的意见,有些错误是自己感觉不到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便是这个道理。我很幸运,即使工作很忙,但领导们都很耐心的和我逐字逐句的确认稿件内容并给我提出修改意见,也很感谢师傅、师兄们百忙之中帮我修改稿件。做一件事,想做到完美很难,但是却不能因噎废食马虎过去,我们虽然不能做到完美但是我们可以做到极致,让它无限的趋近于完美,这样才算做好了一件事,写文章亦是如此。
原本,打算写一段文字,再配上一张活动现场的照片,发一条朋友圈来给这次广州之行划上句号,但在编辑过程中发现想要表达的仅仅靠朋友圈上的几句话是概括不出来的,未曾想一写就是这么多。最后再次感谢公司给了我这次锻炼的机会,以及在这次活动中帮助过我的领导和同事们。
上一条:背起行囊,家在何方?
下一条:忙碌的老刘